上纵横小说App,新人免费读7天
已抢580 %
领免费看书特权

第一百零六章

框架(三)

“好,那么,这个时候,我们又要做一个分析了,以‘集中资源再分配’为例,它凭什么在各个时代都不曾退出社会发展的历程呢?”艾长老往椅背上靠了一下,两手交叉,随即又直起身。

“老样子,思考、推论。

“在‘集中资源再分配’这一行为、现象出现以前,或者说,在狩猎生存条件下,‘古人类的个体’会遭遇什么样的生存困境?”艾进长老的视线扫过陆疾二人的脸庞,稍微停顿片刻,随后道。

“首先,作为猎户,有人能保证每天都有遭遇猎物的运气,并确保稳定的收获吗?

“显然,不能。

“其次,狩猎时,有人能保证不被猛兽袭击,陷入危险境地吗?

“显然,不能。

“再者,狩猎后,假设猎手受伤,诱发相关病症,需要卧床休息,那么,这些天的生活物资从何获取?

“显然,未知。

“因此,我们说,以狩猎为生的大背景下,个体条件下的生存往往是高风险的,而为了回避风险,任何一个生存的个体一定会干什么?

“存储一些食物,”艾长老两手一翻,“注意啊,从一些…因各种原因而遗留至中古时代的原始部落,以及他们的生存方式来看,再结合一些动物的习性进行推测,我们认为,古人类的父系个体与母系个体之间大概率是‘走婚’的一夜情模式。

“也就是说,在母系氏族形成之前,古人类的雄性个体大概率是不承担抚养义务的,这在低智灵兽中同样常见,所以,我们一般认为,存储的行为,大概率是由时代下,面临更大生存、养育压力的母系个体提出,用于抵抗个体生存的风险。

“实际这个时候,我们说,母系氏族形成的苗头便已经出现。

“而具体的原因——

“首先就是作为家长的‘母亲’,对其后人的包容性、以及其后人对‘母亲’最基本的依赖。

“这些,我们认为是人、是许多生灵的本能。

“如此一来,再辅以前面我们提到的个体生存风险。

“那么,我们就会看见,由于血缘的依赖关系,人群未必会离开生养自己的母亲、族群;同时,为了抵抗饥一顿饱一顿等各种风险,人群多半会自发聚集在拥有存储资源的个体周围。

“于是,为规避风险也好,为本能也罢,团结在存储能力最强的‘母亲’身边,是再正常不过的变化,即母系社会的成因。

“那么,作为‘集中资源再分配’这一制度在母系社会时期的表现,‘围屋仓库’这东西又是如何形成的?

“实际上,就以上述条件,我们完全可以做进一步的推论,比如,在母系社会初期,当氏族成员内出现争端或者遭遇灾难时,会出现什么情况?想必是向依赖、信任之人寻求调解、寻求公平、寻求保护。

“那这个人是谁?氏族存储资源的掌控者、领导者,也就是——‘氏族的母亲’。

“这种行为,我们在一些野生动物族群中也偶有发觉。

“于是,当我们看见‘调解、公平、保护’这三个词后,你们会想到什么?

“公权力。

“因此,我们可以认为,公权力的原始形态便自然而然地出现在了人类的历史上。

“那么同时与公权力的原始形态伴生的便是——基于寻求调解的需要,氏族内需要集会;基于公平的需要,氏族内需要对收获进行分配;基于生存保护的需要,氏族内需要一个为氏族生存兜底的‘粮仓’。

“这个时候,你们会发现,‘围屋仓库’成型的原因,基本上就摆在我们面前了。

“部落中的大房,基本可以认为是议事、用餐等集会行为的场所,大房后的围屋,是粮仓,粮仓中的计数骨片,是为了合理分配。

“所以我们说,无论是‘母系社会’的形成,还是‘集中资源再分配’这一制度的出现,它都是如此顺其自然,”艾进长老两手一拍,随后摊开,“那么,‘集中资源再分配’的制度成因,以及目的,就直接摆在你眼前了——

“就是在不涉及法律,不涉及道德,在没有明确的权利斗争,在没有武力镇压的条件下,通过集中资源,去解决那些时代下的、集体的重大生存问题,达到降低生存风险的目的;通过再分配,实现集体资源到个体的公平、合理配置,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。

“这一点,即便到如今,以及一切可以预见的未来,它对社会各阶层的集体,都具备现实意义,所以,它亘古不变。

“当然,其中的一些执行问题,理解错漏,我们暂且不谈,这个得靠具体的制度进行支撑。

“而这之后母系氏族到父系氏族的转变我们就简单一提,这个本质上是‘主体劳动力’的转移,即‘负责存储的女性’与‘负责打猎的男性’,在氏族生存重要性上的影响力转移。

“好,我们接着看,当生存风险降低,各氏族内会出现什么状况?

“欸,温饱思淫欲嘛,这句古话,如果除去后世的附加含义,从某种意义上说,也可以是一句字面意思上的真理,”艾长老轻笑一声,“说白了就是,你能养活自己,你能养活后代了,这时才会有生育的欲望。

“结果,自然是人口的上涨,”艾长老两手一摊,“好,那你们觉得,在一个以狩猎为生的时代,在一个生产力仅限于生产打猎工具的时代,人口的上涨会造成什么影响?

“山林里的猎物,养不活这么多人,”艾长老两手一摊。

“这个时候,古人类为了寻求生存,他们有多少选择?

“一是迁徙,寻找生存资源,二是争斗、互相残杀,占领生存资源。

“是不是?还有其它的吗?”艾长老用询问的目光扫过陆疾二人,并于片刻后接着道,“有,就是这种情况下,部分具备特殊属性的土地上出现了一些个异类——

“就是前面提到的,存在于传说,或者文字记载中的——‘神农’。

“这个不同地域有不同的称呼,但我们就不搞那么复杂,之后我们统称‘神农’。

“根据传说或文字,关于他们的记载无外乎两类,神化的那部分被称为‘执掌农业的神祇’,而人事的这部分则清晰地记载着一件事——‘尝百草’。

“这个时候,我们就回到了我们最初讨论的‘神农无制令而民从’这句话上来。

“我们认为,最开始的‘尝百草’,它的目的,不是后世描述的‘医学上的尝百草’,而是纯粹为了寻找能够果腹的食物来源,至于草药的发现与记录,很可能是附加产物。

“‘神农’们的行为所带来的结果也很明了,‘水稻’、‘小麦’一类的主食,从此出现在了人类的食谱上,而更重要的,无疑是他们发现这些植物可以人工栽培。

“注意,尝百草和人工栽培之间还有很漫长的一段时间,在发现人工栽培之前,尝百草只是发现了野生稻谷或者野果、野菜一类的事物,因此,一旦人口再度上涨,生存压力依然巨大。

“于是,你会发现,在此期间的文字记载中出现了诸如‘帝命竖亥步自东极至于西极,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’,这种疑似为迁徙做准备的‘跑图工程’。

“不过,这并不妨碍,第一个通过‘尝百草’发现自然条件下‘新制生产力’的神农氏族,使各大氏族暂时避免了迁徙、缓解了互相冲压、互相屠杀的现状,并成为神话,或者…成为领袖。

“随后,我们就会看见,由于人工栽培未曾出现,随着人口的上涨,随着自然资源的限制,尝百草的神农氏将逐渐失去领导力,部族内的征伐再起。

“而后来,当‘有西周之国,姬姓,食谷。有人方耕,名曰叔均。帝俊生后稷,稷降以谷。稷之弟曰台玺,生叔均。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谷,始作耕’,根据这些记录,这些人使农耕、使人工栽培谷物走上历史舞台的同时,你又会看见什么?

“欸,组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的氏族,姬姓,同步登上了历史的舞台。

“这个时候,我们来看,‘神农无制令而民从’等行为的底层逻辑是什么?

“先说贡献,‘神农’使各氏族获得了狩猎以外的生存生产方式,暂缓了一场大概率要发生的迁徙、于一段时间内规避了一场注定血流成河的氏族战争。”

艾长老笑了笑,向陆疾二人问道:“来,你们看,当我们谈及这些贡献时…这些话语逻辑是不是有些耳熟啊?

“我换个说法。

“在母系到父系的狩猎社会转变期间,由于部落中形成了‘集中资源再分配’这一制度,为人的生存提供了相应的保障,于是,人口逐渐扩张。然而,过度扩张的人口最终导致周遭环境中的资源,不足以满足各氏族的生存需要,以至于各氏族不得不面临迁徙或者互相征伐抢夺资源的境地。

“在此条件下,‘神农’的出现,使得各氏族获得了狩猎以外的食谷而生的生存手段,使一众氏族由不得不依靠狩猎资源生存,转变为可以在狩猎的同时,依靠农耕补足生存所需,甚至,选择自己的生存方式。

“同时,这一行径使得原本不得不发生的迁徙、战争得到暂缓,甚至在长时间内不再必要。因此,‘神农’,以及其所在氏族‘神农氏’进而成为一众氏族的领导者。

“熟悉了吗?”艾长老笑了,从陆疾二人的表情上,他知道,这两小家伙反应过来了,“不错,就是我们如今常说的那句——‘由不得不,到可以不的变化,就是发展,其中,又唯有良性的发展才是唯一的硬道理’。”

说完,艾进长老非常自信地笑了笑:“那么,神农无制令而民从的原因,还要特别说明吗?不用了,就是因为,神农氏的行为,符合了我们常说了‘发展的定义’这条‘正文’,并解决了时代下的重大社会矛盾。

“实际上,关于发展的定义本就是对无数发展案例进行总结后,提炼出来的核心内容,也是我们说的,‘正文’的一部分,但它与‘正文’之间又不是简单的隶属关系。

“因为,这段话不仅能用于分析古代史,在很多时候,我们甚至可以说,它是人类历史上所有治世工具、教育制度、生产力等等事物进行调整的过程中,走上正确发展方向的唯一底层逻辑。

“像是最早法律的雏形,或者说氏族内部的规矩,我们就认为,是在人口增长后,劳动力不再短缺的情况下,氏族的领导者,他们开始约束其族人的行为,于是,就产生了为众人所想的公法,也产生了为自身服务的私律。

“也就是说,在劳动力的增长,生产力的提高这一大前提下,氏族的领导者从不得不珍惜每一个劳动力,转变成了可以轻视、或淘汰部分劳动力,甚至,定向筛选他们所需要的劳动力。于是,早期的律法、制度,便因领导者为维护自身利益,或者为维护公共利益而应运而生。

“注意,维护自身利益和维护公共利益,这是两条路。

“在前者的社会条件下,就会出现部分学者所说的——政体是阶级利益斗争的产物。

“因为,在自利的社会环境下,所有人优先考虑的都是自身利益,这类的制度,是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前提条件下,基于不同的目的,在不断碰撞的合力中走向未知的一个产物。

“因此,你会看见许多莫名其妙的决策,不知道它为何而生,也看不懂,它到底解决了什么问题,因为这些决策,真就与你无关。

“而后者,由于其为维护一些公共利益而存在,于是,虽说社会内部不同人群的目的各不相同,但在公共利益的维护、协调之下,其道路上的人群在生存上没有太大的问题,因而不同人群之间冲突往往不显,只有在天灾人祸之后,生存受到威胁,矛盾才会激化,而天灾人祸结束之后,一切又将回归平静,并走上一个又一个循环。

“这么一看,二者的优劣势已经可以窥探一二,”说完,艾进长老耸了下肩膀。

“好了,当我们认识到,‘人治’是不可避免的客观事实后,当我们意识到‘维护私利’‘维护公利’两条道路的特性之后,我们也将清晰认识到,同样是‘正文’,同样是‘发展的定义’,它在不同人的手里,它将出现无数种解释。

“其中,只有真正符合时代、或者亘古不变的那些,才是我们所说‘为往圣继绝学’式的——‘正文’的延续;而那些为私利服务,以扭曲、增添、删改等手段进行解释‘正文’,附加多余含义的行为,我们都认为是‘儒以文乱法’的蠢材行径。

“这,也是赵青庭前辈口中,关于‘正文的定义’的由来。

说完,艾进长老再次拍了拍手,道:“好了,实际上,以‘神农事件’为节点,这个时候,我们就可以将阳元系各类文明的发展走向看清楚了。

“从狩猎的山林走向迁徙的民族中,有些人发现了平原、马匹,因而转化成了游牧,形成了游牧民族;有些人找到了更容易获得生存资源的土地,于是,干脆千万年还停留在原始部落时代。

“而从狩猎走向战争、走向掠夺的那些民族…怎么说呢,不是把自己玩成无家可归,就是玩进了千年黑暗,就,没什么好说的。

“唯独那些处于中纬度,淡水资源丰富,周遭草木资源繁盛的氏族,才存有诞生‘神农’的自然资源条件,又在‘狩猎转农耕’这个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生产力革命的推动下,形成了种种治世工具的原始形态,并为文明的形成提供了生产力基础。

“这时,通过整理,我们还会发现,唯有生产力,才能为‘由不得不到可以不的变化’提供现实条件,所以,我们说——优质生产力是一切上层建筑的基石,一般生产力则是维系稳定所必须。

“这些,都是‘正文’的内容,也是,分析他人行为好坏、能力高低的方式之一。”

……

上纵横小说支持作者,看最新章节

海量好书免费读,新设备新账号立享
去App看书
第一百零六章 框架(三)
字体
A-
A+
夜间模式
下载纵横小说App 加入书架
下载App解锁更多功能
发布或查看评论内容,请下载纵横小说App体验
福利倒计时 05 : 00
立即领取
05 : 00